二十多年前我到蒙自求学,长虹桥是我往返的必经之地,但每次都只能匆匆一瞥,无法在那里停留。
前不久,我们一家子驱车到开远市乐白道街道办事处田房村,终于可以和这座仰慕已久的名桥“第一次亲密接触”了。
走在这座全长171米、宽8.5米的长虹桥上,我的步伐不由得慢了下来。这里每一块石头或许都有一个悠远的故事,让我对它产生了十分的敬意。
桥面的人行道上特设了四处观景台,两侧石护栏高1.5米,方便人们在此驻足停留。我站在长虹桥上往北眺望,在两三公里开外的江面上,新建的南盘江大桥巍峨高耸,鲜红的斜拉绳异常显眼,每天通过这座大桥的车辆成千上万。而建成于1961年的长虹桥“而无车马喧”,来往通过这里的车辆并不多见。“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实,它与赵州桥等千年历史名桥相比,还只算一位“少年”,它的光和热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据说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一辆重达250吨的超重车辆还整车通过了长虹桥。
来到桥的东端,可以看到桥头堡和一座石刻的标识牌,“长虹桥”三个字被分别用汉字、哈尼文、彝文三种文字写下。在一排低矮房子的下方长满了各种灌木、乔木,在东岸边组成了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就连被江面包围的小沙洲上,也能见到一抹抹鲜活的绿意。这些翠绿的草木呈众星拱月之势,守卫着古朴雅致的长虹桥,它们与这座名桥“相看两不厌”,一道迎来黎明旭日,一同聆听江水的絮絮低语。
光在桥面上走走不过瘾,我们一家子还要到长虹桥的“腹中”游一游。顺着田间小路走下去,来到大桥底下。这座没有桥墩的石拱桥,它的单孔跨径达112.5米,是当时世界上单孔跨径最大的石拱桥。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桥身由无数块青石丝丝相扣而成,这个石砌的大圆弧恰似一道固态的彩虹矗立在江面上,蔚为壮观。想用相机把这座桥的全景拍下来,必须往后多退几步才行。
我们去的时候恰逢枯水季节,桥下的水流平缓而过,波澜不惊,岸边的鹅卵石散落一地。这些鹅卵石经历了江水的冲刷,经历了岁月的打磨,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石子。白色光洁的鹅卵石,看起来温润光滑;腰部缠绕了几道花纹的青色鹅卵石,看起来则多了几分沧桑的韵味。我的孩子一下子看到了这么多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子,喜不自胜地捡起了几个,放在手里细细把玩……
“兴尽晚回舟”。直到黄昏将至,我才告别了这座让我一直心心念念的石拱桥。当车慢慢地从那里驶离时,我知道,长虹桥的倩影不仅储存在我的相机里,它还将在我的心底永远地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