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正文

夕阳晚照 与美结伴 ——钱忠俊的根艺生活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6-27 11:42:23

 p3_b.jpg

●记者 李雪琼 文/图

  “根雕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是无言的诗,是立体的画,与根雕相伴就是与岁月之美结伴而行。”

  初涉根艺

  市根艺协会副会长钱忠俊原本是个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的退休老人。2000年,钱忠俊退休后,天天在街上转悠,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钻,希望能找到一样自己喜欢做的事投入进去。

  那时候,周末街天,崇文街都会有山区的少数民族带上野菜、草药、树根等土特产到这里来卖,时间长了,卖菜的、卖鱼的、卖花的、卖鸟的……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品自然聚集在这里,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花鸟市场。一到星期天,闲着没事的钱忠俊也喜欢到这里来打发时间。渐渐地,钱忠俊开始留意到山区少数民族带来的毛根,以及一些根雕爱好者用毛根加工后的根雕作品。

  渐入佳境

  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每个星期天热闹的花鸟市场角落里那些不起眼而又形态各异、蕴含着山水灵气的腐烂老树根让钱忠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的冲动。

  退休前,钱忠俊从未接触过根雕,对根艺一无所知。不懂就学,每到周末,钱忠俊都到花鸟市场转,与卖根的山里人聊树根的种类、分布、品种、质地,反复揣摩、仔细观察树根的形状、神韵、纹理等与树根相关的知识;平时向花鸟市场里认识的根艺爱好者请教,到他们的家里欣赏加工后的根艺作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观摩让钱忠俊的根艺知识得到提升。

  对根艺有了感觉,钱忠俊置办雕刻用的工具,买来树根学习雕刻,从刮树皮开始,清洁、造型、打磨……一步一步深入,从最初不知道如何掌控刻刀,到能熟练操作多种雕刻工具;从不懂得如何制作造型,到将一堆朽木制做成神形兼备、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他的手越来越灵活,手艺越来越驯熟。

  为了雕刻的作品更具美感,他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书画班学习绘画和书法。

  老有所乐

  与根相伴的日子,钱忠俊过着宁静恬淡的生活。一个人的创作过程孤独而枯燥,但钱忠俊乐在其中。有时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他反复琢磨、反复试验,沉迷其中,直到攻克难关。

  根艺制作需要静心思考。长期专注于创作,钱忠俊变得安静沉稳,波澜不惊。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对根艺的迷恋执着,钱忠俊通过双眼看和双手摸就能对木头进行准确的判断,耐心筛选后,通过双手再现根最原始的原貌。

  钱忠俊喜欢根据不同树根的特性与形状制作各式各样的梅花,制作的梅花工艺精湛、造型精美,或满树繁花、或清雅独傲。2013年11月,钱忠俊用开远特有的黑果树树根制作的根雕作品“报春”荣获中国根艺最高奖——中国第十五届根艺石艺博览会刘开渠根艺奖银奖。此外,钱忠俊的部分根艺作品还获得省、州、市举办的根艺石艺博览会金、银、铜奖,优秀奖则无数,作品被全国各地根艺爱好者收藏。

  夕阳晚照霞满天,梅影阶前乐余生。如今已75岁的钱忠俊笑言,不论制作出的根雕作品象形与否都有美感,制作过程与美相伴,陶冶了性情,感觉自己年轻了,身体好了;退休之后只是想沉下心来做好一件事,享受与根相伴的时光,创作的作品与家人朋友共赏,得到认可,感觉自己这把年纪还能做有意义的事,很有成就感。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