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文卫 和军生
每天早上或下午,在明威医院阳光托养康复中心,都会有一群智残患者和精神病人在医护人员的引导和示范下做操、跳舞、唱歌、打乒乓球;康复中心的三楼则是在做各种游戏的孩子们,那叽叽喳喳的童音、天真无邪的笑声,让这里更像是一个幼儿园。阳光托养康复中心有老有小,老的七八十岁、小的六七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脑子不灵、手脚不便。这是一群给家庭带来无奈和烦恼的人,是康复中心人性化、亲情化的管理和关爱,让他们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一切美好的、正常的生活画面得益于一个人,她就是明威医院院长马林辉。马林辉于1976年从开远糖厂车间调到厂医务室。1999年,开远糖厂破产重组为明威公司,糖厂医务室更名为明威公司卫生所,马林辉任所长。2004年,明威公司卫生所挂牌成立明威医院,成为民营医院,马林辉任院长。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残联与明威医院携手,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建成红河州首家托养康复中心——开远市阳光托养康复中心。
“看到病人的状况,我心里难过,我的很多病人都没有家,我想把他们统一托管起来,让他们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马林辉说。康复中心成立伊始,建起了福缘公寓,以精神病和智力残疾患者的托养为主要业务,还收留了一些在家里无人照顾的、患了孤独症的老年人。之后,2013年,红河州残联将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项目交给康复中心,每年接收州内智障儿童参加培训。中心内生活着200多名患者,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和智障儿童占了一半。
阳光中心洒满了阳光,给残疾人带来了温暖。残疾人们在这里不仅有医护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悉心照顾,还在这里接受培训和康复训练。老人和小孩学会了穿衣、叠被、上厕所,生活自理能力不断提高。他们逐渐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生活的快乐。精神疾病患者在这里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耐心的照顾,他们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阳光不仅温暖了他们的身体,也温暖了他们的心。
播洒阳光的人正是仁爱的院长马林辉及康复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马林辉告诉病人:“托养中心就是你们的家。”马林辉经常自掏腰包为病人买衣服,每人一年四季的衣物从里到外一应俱全。看着病人们穿得干净整洁,她就由衷高兴。中心的护士都要经过专业培训,马林辉会亲自上场示范如何替病人洗澡、剪指甲等。她说:“与精神病患者和残疾儿童相处要讲究方法,讲话的语气、站立的位置都要注意,不能凶他们。”她是这样要求医护人员的,也是这样做的。白天,她教病人唱歌跳舞;晚上,她帮病人铺床盖被。她称年纪比她大的为“大哥”、年纪比她小的为“小弟”,温柔可亲。她从吃饭到穿衣,从走路到学习,对每一个人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凸显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胸怀。
2010年1月12日,开远市阳光托养康复中心被评为“全国托养工作示范机构”,在云南省是首家。2014年12月27日,全国老龄办、共青团中央等7部门在北京联合举办第六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大会,作为云南省受表彰的两位“提名楷模奖”获奖人之一,马林辉应邀参加。马林辉说,这不仅是她的荣誉,更是托养康复中心的荣誉、开远的荣誉。
岁月不饶人,一路走过来,马林辉已年过花甲,六十有三。为了把这份积德的、神圣的事业做下去、并且做得更好,马林辉把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叫了回来,同时把专攻智障儿童培训和鉴定的儿媳妇也叫回开远,让年轻人逐步接班、薪火相传。
助人者,人恒助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我们相信,马林辉的阳光事业和大爱之心,一定会发扬光大,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来福音。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