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养生 > 正文

医养结合 养老治病暖人心 ——开远解化幸福夕阳关爱服务中心发展纪实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6-12-16 12:11:16

 

记者 李雪琼 文/

  20119月,开远解化医院在困境中创立了解化幸福夕阳关爱服务中心。5年来,开远解化幸福夕阳关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不忘初心,以反哺的态度关爱老人,用无私的爱心回报社会,赢得了老人及家属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为自身生存发展开辟了一条温暖的阳光大道。

  遭变故 风筝欲飞线相连

  每天早晨,到病房巡视一圈,看看患者的精神面貌,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患者打个招呼。这是开远解化幸福夕阳关爱服务中心主任白丽萍,多年来养成的职业习惯。

  1983年,白丽萍从红河州卫校毕业分配到云南省化工厅驻昆解放军化肥厂职工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当时的云南省化工厅驻昆解放军化肥厂是开远规模最大的企业。

  2004年,云南省化工厅驻昆解放军化肥厂职工医院响应国家企业医院改制剥离原主体的政策,脱离了云南省化工厅驻昆解放军化肥厂,成为了一家民营股份制医院,即开远解化医院。

  改制后的医院,没有了企业的庇护和资金支持,医务人员人人自危,各找出路,许多专业技术骨干纷纷离开医院,造成医院业务萎缩,许多科室因无力支撑而自行消亡。从原来的14个科室缩减到3个科室,医院濒临倒闭,留下来的职工面临生存危机。

  面对困境,身为护士的白丽萍想过离开,但最终因与医院割舍不断的感情选择留下与医院共渡难关。

  求突破 金鸡晨起报春晓

  经过7年艰难的发展,开远解化医院开始理性思考自身出路和医院发展方向。

  20119月,经过反复论证和市场调查,考虑到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趋加重,开远医疗资源富集,自身医疗资源过剩却缺乏核心竞争力,开远解化医院大胆创新,利用自身医疗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本着为社会、为家庭分忧解难的原则,以新型医护型养老模式,率先创建省内第一家拥有150张床位的医护型养老院,命名为开远解化幸福夕阳关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

  下岗工人杨海燕是服务中心招收的第一批护工,由于服务中心收住的大多是全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杨海燕每天的工作就是给老人们喂饭、喂水、洗脚、洗澡、换尿片等,遇到老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杨海燕还要带上手套用手去抠,这些工作琐碎而肮脏,杨海燕却一点也不嫌弃,她说:服务中心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我和这些老人有缘,我愿意照顾他们。

  为将医护型养老落到实处,服务中心合理配置,整合资源,配置了最强的陀螺刀肿瘤治疗、B超等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力量;详细制定医疗护理服务方案,指定随时提供服务的专业医护人员18名,其中副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护理人员12名,护工16名,服务涉及内科、外科、中医科、精神科,专门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

  守初心 反哺耋耄披圣衣

  我有前列腺疾病,一个晚上要解10多次小便,每次都是她们把我抱起来帮我洗干净,从不嫌脏、嫌麻烦。”79岁的帅震宇体型高大,体重80多公斤,入住服务中心两年多,是脑梗后机体全失能老人,所有生活起居都要靠工作人员帮助,说起这些,帅震宇的眼圈红了。

  多名老人因脑卒中经抢救后挽回生命但完全失去身体机能,带着各种家属无法护理的管道(胃管、尿管、气管套管、PICC等)从医院ICU来到该服务中心,在专业的护理下身体机能得到较大改善,恢复部分认知与自理能力;部分瘫痪老人经过服务中心的康复治疗与训练重新站立起来,恢复了走路功能。

  服务中心的成立,实现了自费养老和就地医疗相结合的养老方式,为老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当老人在养老期间发生疾病时,便可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争取了救治时间,方便了老人。许多老人在这里找到了温暖,找回了部分健康,找回了尊严。

  服务中心从最初只有3个入住老人发展到如今入住率达到90%。开远解化医院逐步走出困境,从靠输血生存到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先后为入住的328名老人解决了养老和医疗问题。

 

  我们用反哺之心对待每一位老人,同时我们助老爱老,热心公益事业,关注低收入、孤寡等弱势群体,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力所能及地减免一部分入住费用,让更多的老人能够在服务中心得到关爱,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依。白丽萍说。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