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洁
每一个人都是一部不可复制的历史;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将在遗忘中重新拾起。国电云南开远公司开展“口述历史”活动,就是想通过寻访曾经活跃在发电建设岗位上优秀的老电厂人,以“口述”故事的方式,讲述他们的人生历程、曾经的情结和抹不去的美好回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我们记忆中的发电厂已经不再回来。老电厂人想念主厂房西边的晚霞,化学水池畔的金柳,锅炉房夕阳中耸入云天的烟囱,汽机车间南面的池塘,热工车间旁边的单身宿舍楼。想念厂大门口合拢的那棵与厂房同建的紫色的三角梅,食堂后面的毛叶丁香,一排排枝繁叶茂高达的榕树和香樟树。
老电厂人怀念曾经在一起的一张张笑脸,一台台陪伴他们度过青春岁月的设备。岁月和风尘已经暗淡了发电厂的容颜,却将美好长久浸润在我们的心灵中。
一张张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记录了他们曾经一步步走过来的春夏秋冬和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他们用翔实的细节叙述,以小人物的角度反映大时代,不仅记录下云南水火电企业在创业,探索时期的艰辛历程,还重现了当年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风貌。
电力老前辈现在都已白发苍苍,他们是云南电力事业的见证者、亲历者、建设者。回眸过去,让发电厂往日的风采丽影,变成了一股清泉,揉碎在记忆里。曾记否,这里曾经是遍地荆棘、不毛之地,却奇迹般地建起了一座发电厂。这里凝聚了建筑和安装工人的艰辛付出,也有老电力人一起走过的印迹和挥洒过的汗水。
曾记否,在筹建开车那段时间里,老电厂人自己精心绘制设备系统图,制定启动方案,参与设备试运转,不分昼夜地工作。冷了,就活动一下取暖;累了,眯一下眼睛继续工作。
曾记否,第一台发电机并网的那一刻,望着那锅炉熊熊的火焰,听着汽轮机飞速旋转的轰鸣声,注视着电流表声发电负荷显示,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迸发出一阵成功后的欢呼。
在第一台发动机隆隆的号角声中,电厂人沿着开拓者的足迹,不断前进。从一机一炉,发展到八机八炉;装机容量从16000KW增加到70000KW,为云南国民经济的起步和腾飞输送了强大的电力。
曾记得,七十年代末,那种视厂如家、干群浓浓的情谊至今难以忘怀。职工俱乐部,有他们太多的回忆,他们曾在这里读书看报;在这里打乒乓、猜谜、游戏,寻找自己的爱好和乐趣……
老电厂退役了,结束了你发电的使命。老电厂,你虽不再冒烟,但你是为了天更蓝、水更清、居更佳作出壮举。我们为你的善举而高兴。
莎士比亚说过:“玫瑰即使换了名字,它依然芬芳。”我想说,老电厂虽然不再冒烟了,你往日的辉煌和花园般的容貌依然留在老电厂人的心间,电业工人所具有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将一代一代延续。永恒的终究会深深刻在每一个人的心底,成为永久的珍宝和幸福的回忆。
从煤油灯到万家灯火,带给人们的是温暖和希望。带给国家的是国力的强盛和民族的富强。历史就是这些点点滴滴,就是这些一个个翔实的回忆片断,记下了企业变迁的脉搏。老电力人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是如此丰富,精彩,聆听过后给我们思考,获得启迪。
今天,我们回望历史,往事并不如烟;
今天,我们坚守当下,电厂永记心间;
今天,我们展望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