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静媚
“道路宽敞,环境优美,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多,个、开、蒙间的距离缩短了,到弥勒、建水、河口来回用时短,游玩方便。”“五一”小长假期间,在昆明工作的个旧市民李娜回到家乡与朋友聚会时感叹,“与2009年去外地上大学那会儿相比,大红河的发展速度让人震惊,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给红河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滇南中心城市是我州发展布局中最为重要的“一核”,是全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支撑和引擎。截至2017年年底,滇南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6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90万人,拥有城市道路里程597公里,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9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城市污水处理率8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红河腹地,人员相亲、地缘相近、文化相通,有相融的天然禀赋,也有相异的发展底色。按照州委、州政府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的战略和“13611”工作思路,我州加速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推进协同发展、集群发展。打破蒙自、个旧和开远3个城市行政区划束缚,以国家新型、健康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突出政治中心、文化交融、交通枢纽和信息服务等核心功能,打造城区常住人口百万级大城市——“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
在蒙自至个旧、蒙自至开远半小时经济圈,蒙自至河口1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形成的基础上,我州继续推进滇南中心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目前,全州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蒙自绕城高速羊鸡段建成通车,蒙自绕城高速新安所至鸡街段、滇南中心城市群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已建成,个旧、开远、蒙自3个城市已经形成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红河蒙自机场、弥蒙高铁,滇南中心轨道交通、滇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等路网、水网、能源网、信息网建设全面展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从公共服务中心、文化设施、普众教育设施、全民体育设施、公共卫生设施5方面进行规划建设。同时,蒙开个城市群河库连通工程、中石化天然气管道(红河段)、“智慧红河”等一批水网、能源网、信息网项目正加快推进。下转2版 上接1版
转变城市建设理念,从城市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我州深入探讨城市发展规律,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城市“双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防洪排涝排水管网、城市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让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紧跟时代步伐。2018年,滇南中心城市计划重点实施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城市道路亮化绿化、停车场、供排水、环境卫生、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余个,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
在建设滇南中心城市中,蒙自将作为云南省面向北部湾及越南跨国区域合作的前沿和重要口岸,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滇南地区的外向型新兴产业基地、国际枢纽和综合服务中心,我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山水田园宜居城市进行打造,围绕“一心两海、一园两廊、三区九片”空间布局,推行“景观+生态”理念,全面提升生态城市形象。
个旧市将不断加快实施城市“东进”战略,加快大屯新区建设,将大屯新区规划定位为滇南中心城市的产业服务中心、个旧东部新城,以生产性服务、产业生活配套、特色旅游功能为主的现代化、生态化片区,大屯新区是个旧拓展发展空间、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大屯新区工业园区路网建设,大屯海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自来水、排水管网、天然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屯新区整体城镇化项目及特色小镇建设,为“融入滇南中心城市群”提供产业支撑,为滇南中心城市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远市围绕“生态城、商贸城、健康城”的思路开展建设,注重生态保护,高起点、高标准全面推进南部绿色生态新城建设;以凤凰湖整体城镇化项目为引擎,加速推进12.4平方公里南部新城建设;以“一湖、一山、两园”建设为重点,积极构建“一带、两轴、四心、六片”功能布局,不断加快体育创意产业园建设,体育场、多功能训练馆、五人制足球场等项目,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加快“智慧开远”建设,探索“城管+”共治模式。
以城带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效果初步显现,以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和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三区联动”为重点,我州整合“三区”资源优势,实现“三区”信息共享,重点策划,联动招商,统筹调配。2017年,红河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176.95%;蒙自经开区获批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3.5%。
争当新型城镇化的探路者、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沿边开放的示范区。红河这片开发开放的热土注定再次为世人瞩目。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