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道路
以路为市
●记者 罗平 文/图
多位市民连续拨打市讯社新闻热线称:每逢周日,云龙路、人民南路的人行道路上商贩云集,占路为市,车辆胡乱停放,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和市容环境面貌。
周日,街道成了“综合市场”
上周日上午10点30分起,记者从落云南路,经云龙路、人民南路、灵泉西路再回到落云南路与灵泉路的交叉路口,发现超过3公里长的4条道路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路为市、沿街买卖的现象,并且多个路段双侧人行道均有经营行为。山货、水产、干货、杂货、蔬菜、水果以及新的、旧的各类商品,仿佛就是一个综合市场。到这里来买卖的,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
落云南路和灵泉西路道路较宽,经营活动在人行道上进行,对于道路通行影响不大,但是云龙路和人民南路道路相对较窄,加之农产品运输车辆随意摆放,导致车辆通行困难。
“只能是‘龟速’行车,有时候又赶着班次打卡,只能干着急。”9路公交车司机介绍说,9路车行车路线就是走落云南路、云龙路到国电小龙潭电厂,每逢周末,这个路段车多人堵,很难通行。
相比如此火爆的交易场景,云龙社区“鲜又多农贸市场”就显得冷清了很多。干净整齐、设施完备的摊位,很多都是虚位以待,整个市场内就只有几个肉摊,前来买卖的人也不多。
“我们在市场里面,一个星期也只能卖星期天一天,但是一天的摊位费就要50元。很多人喜欢在市场外面边逛边买,不习惯进市场来买。”肉摊摊主介绍说。
买卖不进市场,大家怎样看?
摊主观点:
“只有星期天才来这里卖,我们都是摆在人行道上,尽量不占公路。”
——蒙自摊主
“我在市场里面是有摊位的,但周末这里(道路)人多,我们就到这里卖了。”
——开远摊主
“大家都习惯来这里买卖,你搬到别处去,来买东西的人就找不到你了。”
——开远摊主
市民观点:
“一个星期就这么一天,早上来,下午就散了,而且很多人都要讨生活。”——苏师
“主要就是影响交通,特别是云龙路和人民南路,走都走不通。要加强管理,杜绝车辆乱停乱放。”——周师
网友留言:
“摊位费低了,自然就愿意进去卖了,谁愿意在外面风吹日晒。”——网友LQ
“市场的摊位费那么高,本来卖一天的菜也赚不到多少钱。”——网友LX
“开个听证会,邀请摊贩参加,定个合理价格,引导摊贩和市民前往市场里交易,但不是以处罚为目的喔。”
——网友阿朵
“政府专门规划地,让大家周末聚在一起买卖不是多好?非常反对周末在云龙路摆摊贩卖。家住在那里的一到周末连家都回不去了,好多次开车到小区路口就是转不进去,只能到其他地方消磨时间等街子散掉。”
——网友残缺的记忆
“可以让农贸市场规定星期天不收摊位费,不仅去卖东西的人多,去买东西的人更多,还算一种免费宣传,增加市场竞争力的一种。”
——网友黑眼圈猪猪
市场管理方:
“不必担心摊位费高,东城农贸市场重装开业,3个月免收摊位费,3个月过后只收取适当的摊位费,欢迎大家到市场里诚信经营。”——东城农贸市场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 方庆伟
以路为市 该怎么管
“落云路以路为市的问题由来已久,首先是东城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市城管执法局将原来的农产品交易逐步引向了现在的云龙社区,但是目前云龙社区鲜又多农贸市场太小,容纳不下。摊主就把农产品摆在人行道上买卖;另外,这一段时间,本来就很拥挤的西城农贸市场又在进行提升改造,街天更加拥堵,大家都把农产品摆来人行道上卖,情况就更加突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秦剑波介绍。
“遇到星期天,电厂、解化、北郊各个农贸市场都存在这个问题,三轮车、拖拉机进不去市场,只能沿街摆放,我们出动大量的人力,配合交警在重点地段,从头天晚上12点到星期天早上8点,定人定点盯守,最大限度地疏导交通。”秦剑波介绍说。
目前,随着东城农贸市场全面改造提升完成,部分摊主进入了该市场,拥堵现象略有好转。此外,到今年年底,随着西城综合大市场的全面建成,也可以进一步缓解农产品不能入市买卖的问题。“但要真正解决农产品占路为市的问题,关键还是要给老百姓提供一个可以自由交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秦剑波指出了问题的症结。
滇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正抓紧谋划
在市发改局办公室,由市级四套班子共同研究拟定我市今年的“一张图”重点建设项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开远市滇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属于社会资本投资类前期项目位列其中。
“滇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由市级相关领导挂钩,市工信局牵头实施,今年预定完成可研编制,明年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运作。该项目的建设就是为了缓解落云路、云龙路以及人民南路、向阳餐厅等路段群众农产品交易批发的问题,通过建设更加规范、安全的专业市场,进而加强市场监管,同时也保护交易双方的权益,最终整治好市场周边的交通秩序,改善群众的出行环境,让买卖更加优质安全。”市工信局副局长郭雪涛说。
他说:“为推动滇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的早日建成,我们分别在小乐村和水泥厂职工小区山水人间附近选了两个地点,但是考虑安全和投资回报的问题,这两个地点都不太理想。现在也有几家投资商对于建设滇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很感兴趣。我们下一步还是要积极地选址、规划,争取把前期工作做完备、做牢实,增强投资人的投资信心,让项目早日建成见成效。”
采访札记:“沿街买卖、以路为市”的社会现象,也是很多老工业城市在一定历史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它和其他事物同样遵循萌芽、发展、直到消亡的过程。这是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应该通过发展来解决。党委政府要不断加快市场培育,更加关心关爱普通百姓,为他们经营谋生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小摊小贩要理解支持执法人员,互让一寸,路宽一尺;市民群众也要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作为的政府、担当的政府,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城市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