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正文

“他们,见证开远城变”系列报道之一 一人一城,相伴成长70年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30 15:56:18


p2_b.jpg

美丽的凤凰山(王应生 摄)

 ●记者 曹蔓夫 牛涛 文/图

  开栏词

  70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远城区面积仅1平方公里。  

  上世纪70年代末,扩展到4.8平方公里。

  2016年,增至21.4平方公里。

  2018年,市区面积已达26平方公里。  

  70年时间,开远城足足“长大”了26倍。  

  建国70年来,开远城不仅“长大”了,道路由窄变宽、建筑由低变高、功能由弱变强、环境由差变美。特别是近几年来,开远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实现了“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黑色经济到绿色发展、污染之城到生态新城”的华丽转身。

  新时代的开远,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美丽开远”成为了这座城的代名词。与这座城相伴成长的人们,见证了开远70年来的美丽嬗变。“我们美丽开远”“我们幸福开远”成了市民的口头禅,浓缩他们对这座城所有的爱恋。他们不仅是“美丽开远”的见证者,也是“美丽开远”的建设者和奋斗者。

  岁月流芳,奋斗留痕。  

  今起,开远市融媒体中心推出“他们,见证开远城变”系列报道,听听这座城里的人们,讲述他们与这座城相伴成长的故事。

  被誉为“开远活文物”的曹定安已退休多年,他曾任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家住凤凰生态公园旁。每天早上6点半,他都会到风景优美的凤凰湖转一圈再回来。

  对于开远,曹定安有着别样的情怀,“开远是1950年1月18日解放,我是1950年出生,我有幸和开远相生相伴,一起成长。开远静静地看着我长大,我也是静静地看着它发展到今天。如今她美丽的样子,真的让人惊叹。”

  老开远的城里城外

  曹定安出生于开远一户小商贩家。1986年,曹定安考取复旦大学历史系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从此与文物工作结缘,这一干就到了退休。退休后,曹定安对开远历史文化仍研究不断、笔耕不辍。20余年来,曹定安相继出版了《开远史话》《开远文物志》《开远漫话》《开远往事》等文化专著。

  说起建国初期开远城的样子,曹定安用“城里”和“城外”进行了描述。

  “小时候,我家住在土主庙街(今南正街北段,棚户区改造范围)分司巷。‘城里’就是老开远城,城很小,人也少,当时就只有几条街,是用石条铺起来的;街道也不热闹,只是早晚有几辆去鸡蛋山拉石头的牛车‘咕噜嘎达、咕噜嘎达’地经过。”

  曹定安所说的“城外”叫落云庄,滇越铁路通车以后,开远成为了重要的中转站,火车上下昆明、河口都要在开远停,所以旅馆、饭馆、百货店等很快就围着这个火车站发展起来,落云庄就是当时发展起来的一个工商经济新区,非常热闹。

  在曹定安悠悠讲述中,老开远城的样子也慢慢在我们心中勾勒出来——那时候,城很旧,街道窄,车马也慢。火车呜呜开来……

  据《开远市志》记载,50年代初期,开远城区面积仅1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万人。城区街道弯曲狭窄、房屋低矮、石条路高低不平,最宽的道路也不过8米。   

  3个节点串起壮丽70年

  建国后,历史的车轮飞速向前,开远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也迈上飞速发展的道路。

  在曹定安看来,开远的发展有三个重要节点。

  ——冒烟的厂矿让人羡慕

  第一个节点是国家“一五”计划时期。这个时期,我国迅速从农业进入工业发展阶段,开始大规模搞经济建设。而开远是国家“一五”计划的受益者,开远跟上国家发展节奏,辖区电力、化工、运输、机械制造工业开始兴起,小龙潭煤矿、开远发电厂、解化厂、开远水泥厂、红河州磷肥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相继建成;旧城内逐段拆除城墙,整修、拓宽、延伸街道,沿街三至五层的建筑物也建盖了起来,街上布满了贸易、百货、饮食、五金、医药等商店和旅馆。   

  “当时开远的厂矿不得了,一下子把开远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外地人坐火车、汽车都过开远,一看见开远那些工厂和烟囱,个个都羡慕。当时社会上有句民谣唱道:姑娘快快长,长大嫁到解化厂,电厂工资有八级,地质大队有补贴。”曹定安说,建国初期,开远城只有1平方公里,大批厂矿落地开远后,一下子就把开远城扩大了。从南到北,南边有电厂、水泥厂,北边有总站、林机厂、还有贮木厂、解化厂、糖厂等。

  “这些厂矿的建立,奠定了开远工业城市的基础。”曹定安介绍道。

  开远逐渐发展成为了云南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建材基地,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仓储中心、食品加工地。创造了历史上滇南地区的几个“最”,即最大的水电厂、最先进的发电设备、最长的输电线路、最大的露天煤矿、最大的化工企业等。

  到上世纪70年代末,开远的城区面积扩大到4.8平方公里,比建国初期扩大了近5倍,人口也增长到6.6万人。1981年,开远撤县建市。  

  ——5个词汇的时代意义

  第二个发展节点是改革开放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远各方面发展迅速,居民住房、道路、卫生等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进入21世纪后,为了提升城市品位,开远制定了“东扩西盘、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战略。

  这个时期的开远,曹定安用5个最具代表性和时代特色的词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东寺坡。铁路从东寺坡经过,开远城东扩以后带来车辆增加的问题,火车一经过这里,汽车就不能过,形成了“肠梗阻”。曹定安说,当时市政府下决心,一定要把东寺坡立交桥建起来。1989年9月,东寺坡立交桥开工建设,1990年底竣工。这座集火车上行,机动车、行人下行的综合性立交桥建成后,有效联通了东城和西城。

  泸江河。以前老开远人把泸江河叫做东河,东城西城扩建以后,城中的这条河有了一个新名字——泸江河。

  东城和西城。以前开远沿西城发展,东城发展起来以后,开远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有力地见证了开远“四面伸开,联结广远”的人文精神。

  小区。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小区这个新名词,小区的出现一下子打破了传统的居住模式,极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在居住上有了选择权。曹定安说,以前大家住的是大杂院,一个院子里住了很多人家,厨房是公共的,厕所是公共的。家里相当拥挤,根本没有个人空间和隐私。可以说,小区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有力见证。

  超市。以前去买东西,货在货架上,售货员在中间,你要什么他拿给你,还要看他的脸色。开远第一家超市进入后,一下子改变了人们购物的方式,在超市里面你可以随便挑,随便选。

  ——从南到北与从北到南的历史嬗变

  第三个发展节点就到了新时期。近几年,开远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具有时代特色的符号更多了,如凤凰生态公园、红河技师学院、高效现代农业园、知花小镇、凤凰谷养生养老基地、壹然广场、体育创意园等,这些都成了开远的新符号,也是开远人骄傲的资本。

  作为老工业城市的开远,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段又一段历史的荣光。但传统工业产能过剩、效能过低、生态环境亟需治理等诸多问题成了开远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桎梏。开远痛定思痛、主动谋变,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实现了“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黑色经济到绿色发展、污染之城到生态新城”的华丽转身。

  如今的开远道路四通八达,壮美林立的楼盘拔地而起,风景迥异的公园广场星罗棋布。2018年,开远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是建国初期的26倍,城镇化率已达7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12%,人均绿地面积15.3平方米,基本建成处处有鲜花、时时有花香、季季景不同的森林城市、公园城市。

  “我活了快70年了,开远从解放也发展了快70年,我是越活越老,但是开远却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美丽。”

  “以前是外国人把洋货拉到开远来,现在反过来了,你看,高效现代农业园的花已经卖到了国外,我们逐步走向了国际市场,发展速度让人惊叹。这个变化和对比太大了,这是历史的巨变。特别是河滨路和铁路形成一个明显的对比,一百年前,滇越铁路从南向北通到开远;一百年后,我们沿着河滨路从北向南发展,正好和滇越铁路形成一个交汇点,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而开远正大步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在曹定安的感慨中,我们不禁将目光转向熠熠生辉的南部新城。“一山一湖一湿地”——凤凰生态公园,如一幅秀美的画卷在开远市区南部徐徐展开。2017年11月1日,凤凰生态公园建成开放后,这里便成了开远人的诗和远方。

  “现在我每天都会到公园走一圈,充分享受湖光山色带来的美好时光。同时,我还想为开远的文化事业多尽些余力。”

  曹定安漫步湿地公园,身旁绿树成荫,不远处几只水鸟在水中嬉戏。

  时光如玉,岁月静好。

  和曹定安一样,这座城里的人们充分享受着这样的美好时光,他们到这里晨听风、暮揽月,诗意生活成了日常。

  历史潜行,70年风雨兼程。开远这座城已然在“云南的开远”“中国的开远”“世界的开远”上级级攀高,越走越远。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