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文江虹
适逢2018全国科技活动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下简称甘科所)作为省级精品科普教育基地向社会开放,5月24日,记者随甘科所相关负责人走进其实验室参观。在实验室里桌上摆放的几瓶标有“甘蔗细胞水”的小瓶子吸引了记者。
据甘科所副所长应雄美介绍,传统的糖产业以蔗糖为主,效益不高,而甘蔗浑身都是宝,为了尽可能发挥甘蔗的最大效益和价值,甘科所多年来致力于甘蔗全身的各项应用研究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把甘蔗从单一的制成白糖到全身“吃干榨净”,所有方面进行利用,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效益。“甘蔗细胞水”就是该所最近在研究开发的一款“养生水”。
据介绍,该技术是通过物理方式和相关设备,达到分离出蔗汁中的大分子悬浮物,提取蔗汁里的小分子细胞水。应雄美说,相比普通的矿泉水,“甘蔗细胞水”是纯粹从植物里提取,是非常有利于人体细胞吸收的水,里面既含有普通水里的各种微量元素,又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这是世界公认的抗疲劳、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成分,绿色健康不含糖,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非常好。
据了解,该细胞水目前正在试验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就可以推向市场。当然,作为云南省甘蔗产业研发中心,对“甘蔗细胞水”的研究只是甘科所对甘蔗产业链提质增效的一个小缩影。在所里记者了解到,该所根据云南和全国蔗糖生产发展对甘蔗科技的要求,积极开展相关的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目前,已开发出由蔗糖衍生的红系列产品10余种和白系列产品6种。像开远市民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小包装红糖、黑糖、精幼糖等都非常受市场欢迎。
同时,该所在云南省科技厅的支持下,以“甘蔗与制糖生态循环技术研究示范、蔗糖清洁生产与蔗糖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制糖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开发”为主攻方向,攻克甘蔗糖业循环经济产业化的8个关键技术,和相关单位合力打通从甘蔗生产、蔗糖深加工、制糖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甘蔗糖业产业链,在全国实现“5个首创”,即首次形成蔗梢氨化、微贮并添加浓缩料和精料的蔗梢饲用综合技术模式;首次利用蔗渣研发专用活性炭吸附剂,有效脱除糖浆中的色源物质和色素;首次形成有机糖生产技术,生产出低色值、低二氧化硫的高品质有机糖;首次研发成功顺序式工业色谱连续分离纯化法制备P型低聚果糖技术;首次研发成功强制循环水解工艺及相应的生产系统,形成蔗渣生产木糖技术。
在实验室的展示柜里,记者看到,除了一系列备受欢迎的红、白糖系列产品,这里还有由“5个首创”研发出的蔗糖副产物综合利用多种产品,如甘蔗开发的朗姆酒、甘蔗酒,糖精深加工产品低聚果糖,蔗糖深加工产品右旋糖酐,蔗糖副产物利用蔗渣开发活性炭吸附剂、蔗渣生产木糖醇、糖蜜开发酵母等,每一项高新技术都体现出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利用大放异彩。
作为国家甘蔗产业主要科研机构,国家农业科研百强所之一,甘科所通过多年研发和秉承不断地创新的精神,把我省支柱产业之一的蔗糖产业创造了许多领先技术,如甘蔗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方面领先全国;甘蔗育种水平居国内先进水平,成就了云南甘蔗出糖率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位;甘蔗种苗脱毒技术成为农业部主推技术;在开远建立了云南省首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成功实现甘蔗机械化种植和收获的“零的突破”,红土高原上的甜蜜产业因而阔步向前。
2012年,甘科所被认定为“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2016年认定为精品科普基地,基地设立了科普产品展示区、品尝区、探索角,并组织开展甘蔗品种、病虫害、综合栽培技术等方面专题培训和科普讲座,宣传普及蔗糖科技知识,培养公众对蔗糖科学探索的兴趣。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