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社区资讯 > 正文

碑格:引来“高山泉水”润民心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30 13:32:49


  ●特约记者 罗宏伟 文/图

  我市碑格乡“蜘蛛布网、长藤结瓜”的引水模式再展作为,让该乡两个村民小组从此饮水充足。

  11月25日上午,阿都克与阿黑者两个村民小组150多人,扛着锄头、十字镐,冒着严寒,步行1个多小时来到两村之间的大山深处。“今天来接水管,我们都来出把力!”村民干劲十足。

  每年冬春季节,地处大山深处、靠自然资源供水的村寨都容易引发人畜饮用水不足的现象。我市碑格乡架吉村委会阿都克与阿黑者两个村民小组就发生了类似情况。

  “解决村民饮用水是第一民生诉求,必须全力做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设法从深山引水彻底解决两个村民小组饮用水不足的问题。

  引水当天,村民都自发到现场与党政机关干部一起奋战,个个充满激情。

  “党委政府帮助我们为两个村民小组各接一条水管,为我们解决难题,村民都愿意义务投工投劳。”该乡架吉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杨文光介绍道。

  施工现场,碑格乡水管站工作人员将水管早早运到山脚下,村民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立即把水管送往大山深处的水源点。同时,水管站工作人员也把发电机抬向深山,以便焊接水管接头。

  在大山深处的水池边,碑格乡副乡长、水管站站长李付真与该乡扶贫队员正在焊接水管接头。“为了保障这两个村饮用水的自然供给,我们跑遍了两个村周围所有的水源点,最终确定在此处把水源点以‘合二为一’的方式,把水引入两个村寨。”李付真说。

  地处喀嘶特岩溶地貌的碑格乡,只有因山就势引水接流才能破解水资源匮乏难题。为此,2010年,碑格乡创立了“蜘蛛布网、长藤结瓜”的开远碑格模式。这次为村民引水,仍然采取了这种模式。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李付真说,碑格乡村民所使用的每一根管道,都充分利用了大山溪流的自然资源,滴水成溪、入管道进村寨,节约了大量的用水成本。

  为解决阿都克与阿黑者两个村民小组的饮用水不足,该乡水管站分别在两个水源点建成了两个1立方米的水池,再引入结合点5立方米水池,然后通过约5000米长的水管引入两个村寨。长期从事水利工作的李付真表示,当天把水管接入两个村寨后就能够解决其供水不足的问题。

  为了尽快接通饮用水,阿都克与阿黑者两个村民小组150多人,在水管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于11月23至24日,挖出了长达5000多米的埋水管沟渠。25日当天,再把焊接好的5000多米水管埋入地下。

  “各级党委、政府如此贴心,帮助我们解决饮水不足的难题,我们愿意义务投工投劳,众志成城!”

  25日当天,通过大家的齐心努力,管道接通,两个村饮用水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延伸报道:

  碑格乡早在2010年就已经实现自来水村村通,还修建了大量的“五小水利”工程,创建了享誉全国的“蜘蛛布网、长藤结瓜”开远碑格模式,而今年雨水多、蓄水丰沛,阿都克与阿黑者两个村民小组为何发生冬季饮用水不足的现象呢?

  李付真告诉记者,2010年全乡接通自来水,而这两个村于2005年就接通了自来水。当时,大部分村民还没有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如今生活逐步富裕了,大部分家庭都有太阳能,并养成了洗澡的习惯,原来的供水量显然已经满足不了新的需求。还有就是原水管已使用了13年,部分水管已经老化甚至漏水,没有了再维修使用的价值;其次才是进入秋冬季节,原水源点供水不足的原因。

  阿都克与阿黑者两个村民小组的水管接通后,碑格乡仅有的两村饮用水不足的现象得到了彻底解决。李付真介绍,为了保障村民用水的稳定性,市有关部门将在两村之间山顶上新建一座500立方米水池。目前,这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