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人文天地 > 正文

开远记忆客厅之外的记忆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27 13:58:38

  ●卢 南

  心中有事,五更即醒,距起床铃响还有近一个小时,我已睡意全无。

  今天上午,所在石桥社区党总支将组织全体党员去“开远记忆客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说实话,这项活动,早在一个多月前社区刚有计划时,我便非常期待……

  上午9时许,全体党员在大厅门口唱完两首红歌,遂依序入厅。入得厅内,凝眸过“上古开远”“人文开远”浮雕,张望过听惯了鸣笛声的“火车头”,再往左走,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展示的“小龙潭腊玛古猿化石”跃入眼帘,亦真亦幻,思维霎时恍惚,穿越时空。这么久远的历史变迁,这么高端的现实所在,难怪有这么多的文人雅士情不自禁地赞美;有这么多的坊间百姓兴趣盎然地登临。好一幅蔚为壮观的历史画卷!

  流连其中,每一个单元都值得回味,每一幅图画都梦绕魂牵,每一个造型都引人驻足。职业的亲近感,脚步不经意间在“商贸物资集散地和仓储中心”处停留,眼晴在不停地寻找,思绪即刻把我带到那不曾远去、也未能忘怀的昨天。

  在曾经的商贸物资集散中,粮食与其他相关参展物品同为那个时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或缺的同胞兄弟。

  稍有年岁的人都不会忘记,计划经济时期,粮食是人类生活基本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因其不可替代的食用价值,成了家家户户一日三餐的主要食物,也成了粮食人全部工作的重要内容。

  军需民食,行业大事。为了保证供应,在青年路、红旗街、武庙街以及解化厂、电业局、铁路等大企业生活区及乡(处)都设有粮店(点)。尽管价格倒挂,高购低售,一斤粮食甚至还不如一支纸烟价,承担着价差补贴的政府还是硬生生强撑了30多年。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改革粮食价格和供求关系势在必行。但沿袭了几十年的低价模式,已在市民意识深处高度认同,粮价改革谈何容易?

  上世纪80年代末,被各种涨价风困扰着的市民,生怕粮食也搭车涨价,各粮店门前几乎天天都有像龙摆尾、似蛇逶迤的购粮队伍。

  偏偏这时,出现了一件预料不到的事情:外面的粮食调不进来,全市粮食库存仅够十天供应。履新不久的粮食局长忧心忡忡,生怕业内知情者谁走漏了风声,出现粮食抢购潮。“无粮则乱”,此言无虚。局长随即召开相应范围的紧急会议,开诚布公,把问题摆开,把困难讲清,把后果讲明。谁要碰触红线,谁将付出代价!

  危机当前,利益当前!关键时刻粮食人“不准与家人透露粮食信息,不准自己或家人、亲戚带头抢购”的意志品质受到了一次次冰与火的考验,他们无愧于那个时代! 

  由于粮食比任何一个时期都倍受各级特别是市民关注,经常向《开远报》报道粮食信息,也成了我不定时的工作自觉。密集的报道发声,使“豆腐块”文章托起了我人生的一个小高度。

  时至今日,我敢说曾经“家里有粮,心里不慌”,藏粮于缸、藏粮于箱等关于粮食的故事,除年轻人以外的家庭,家家都有几箩筐,说不尽、道不完。

  正如“记忆客厅”前序所言:“小舞台,道不全开远故事”。只愿在人们尘封的记忆中,不忘粮食的悲欢在浩瀚历史长河中曾经留下的那抹乡愁。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