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远 > 地理人文 > 正文

开远 原来是这样的美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17 12:14:58

 ●葛大平

  前些日子,有幸得到了《开远记忆》这本书,闲暇时翻读了一下,感触很深,特别是当读完刘琼芬女士撰写的《我儿时的开远记忆》后,不禁被作者记忆中的三十年前开远的美惊艳了!

  《我儿时的开远记忆》由《老水井》《城郊的那片田野》《西山纪事》等12篇短文组成。每篇文章的背后,都是作者讲不完的往事、说不清的乡愁、道不尽的美好。故国家园、乡土情怀,被作者珍藏得这样丰满完美,描绘得这样生动细腻,演绎得这样酣畅淋漓,让我这样一个外来人,读来真的是愁肠百结、感慨万端、浮想联翩。

  现在的大多数开远人根本无法想象吧,三十年前的西山,不但有“大片茂密的森林”“满山捡不完的菌子”,还有“大片的果园”“数不清的野花”。作者小时候跟父亲上西山捡菌子,“都惊异那些菌子好像都是一堆一堆地长在那里等着我,只要我伸手把它们拾进竹兜里就行了”,鸡枞、黑牛肝、青头菌“多得就像是自家地里种的一样”。

  我来自嵩明县一处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我们村山上到处长满了森林,小时候上山拾菌子的方便和快乐,完全像作者描述的那样。来开远之后,最不习惯的就是开远的山上大多都光秃秃的,更不可思议的是,小龙潭山区的个别村民,为了放牧,一到冬天就放火烧山,好不容易长起来的一些灌木丛,一把火就烧光了,委实可惜。

  在作者的记忆中,三十年前的开远还是一个“泉水环绕、溪水长流”的地方,无论是城区、山区,还是东城、西城,到处都见得到清泉溪流。印象最深的是西门龙潭的泉水,西山脚下的大片土地,都靠西门龙潭的水灌溉。

  因为城里泉多水清,开远老城区的每家院子里,差不多都有一眼水井。井栏是用石头圆箍打制成的。年代久远的井,井栏边都被井绳磨出了深深的沟痕。井里的水,“冬暖夏凉”,入口甘甜。早就听说旧时的开远有七泉八井,是名符其实的“泉城”,这些就是最好的佐证吧。

  作者儿时的开远城区范围,东至现在的迎晖桥,西至现在的市西路以内,南至原来的红旗小学,北至现在的青年路。除此之外,四周都是土壤肥沃、水草丰美的乡村农田。开远先人善于治水,开挖了东沟、西沟,引来了西门龙潭水。开远坝子有了这三股水的灌溉,加之气候温润,这里的稻谷一年两熟,五谷丰登,是真正的鱼米之乡。可以想象,作者小时候光着脚丫走在土质松软的田埂上,在田野采摘各种小花,在河里拿鱼摸虾,用小棍子往洞里掏螃蟹的那种快乐,是现在很多城里的孩子体会不到的。

  如果说三十年前的开远记忆,是老宅、小巷、古井、炊烟、夕阳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那么三十年后的开远今天,则早已被高楼、大道、绿树、鲜花、霓虹这些时尚高端的景观和名词所点缀和装扮。记忆中的开远乡愁是美丽动人的,时下的开远是如梦如幻、让人无限向往和憧憬的。

  现在,随着开远工业园区项目的推进和凤凰湖、凤凰山森林公园、凤凰谷养老中心的打造及开远大道、开蒙大道的扩建新建,开远,这颗镶嵌在滇南大地上的明珠,正逐渐散发出她诱人的光彩!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