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牛朝忠 文/图
南正街
南正街是开远老城中一条重要的街道,堪称开远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民国时期,县政府建在这条街道旁;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就建于南正街,开远最高学府——阿迷县立初级中学也建在南正街上。这里设立的社区,也以这条街的名字命名——南正街社区。
旧时的南正街与现在的南正街有些不同。旧时的南正街指的只是南门到十字街口一段,从十字街口到灵泉路这一段则叫卖姜巷。民国时,因为巷旁有土主庙(土主庙在抗日战争中遭日机轰炸损毁,1965年,政府在土主庙原址建开远县政府招待所),卖姜巷改叫土主庙街。解放后扫“四旧”,就将两条街统称南正街了。旧阿迷时,城有四门,连接东门的街道就叫东正街,连接南门的叫南正街……故开远有东正街、西正街、南正街、北正街。四门早已被毁,但是,南正街、北正街、西正街一直保存并沿用到现在。
西大院
南正街147号,俗称老政府西大院,是解放后开远县委、县政府所在地(1981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开远撤县建市)。这里承载了开远人太多的记忆,就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开远参加工作的外地人也有不少的回忆。直到1987年底,开远市委、市政府从这里搬迁到灵泉东路288号新址(现在的开一中)办公,这里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县立中学
县立中学,全称“开远县立初级中学”,开一中前身。1917年,乡绅周泽南在文昌宫(红旗小学、教育局第二幼儿园内)创办“国学社”,第二年改为“阿迷县立初级中学”,从此,开远诞生了近代中等教育。1932年,“阿迷”改名“开远”,“阿迷县立初级中学”也随之改名为“开远县立初级中学”。1950年8月,“开远县立初级中学”并入“云南省立开远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农校这边称“北院”,做学校(现开五中校园内),文昌宫称“南院”,做校舍。1952年,开远农校农科学生并入昆明农校就读,学校办成普通中学,改名“开远中学”,第二年加序称为“开远第一中学”。
开远县立初级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开远早期活动的根据地之一。中共地下党员王任初、施介庵等同志以教书作掩护,在学校内进行革命活动。施介庵创办进步刊物《心声》,发动组织师生、群众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后来施介庵带开远学生陈开明、王锡龄奔赴延安参加革命。解放后,王锡龄曾任黑龙江省军区副政委。还有从开远走出去的解放军飞行员王仲恩也曾就读于县立中学。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