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杰
每一次抵达红河人民的母亲河红河边上,仰视边陲小镇迤萨,总会有在仰视布达拉宫的感觉。远观且仰视的角度会让整个迤萨古镇,像一座巨大的古城堡,耸立于红河岸边的独立高山之巅。
迤萨是红河州红河县的县级行政机关所在地。
在中国的行政区域名称上,红河县算是别具一格,它是红河州所管辖的一个县,又和红河州同名,但红河州的州府在过蒙自、个旧,现在又回迁到蒙自,就是没有在过同名的红河县。这样的阴差阳错,让红河县横生出些莫名的尴尬来。曾有一些外地人要到红河州州府办事,在导航上设置个红河,一路翻山越岭向着红河县奔去,等一路辛苦赶到红河县城迤萨,一问,红河州的州府在蒙自呢,赶紧调头,又是翻山越岭的150公里。
红河县在红河州的版图上虽地处边疆,贫困人口也不少,但红河县的富人也很多,更是远近闻名的侨乡。
红河县的侨乡是走马帮走出来的。从位于哀牢山脉的崇山峻岭的迤萨到东南亚的缅甸、老挝、泰国的路有多长?而越过了东南亚的缅甸、老挝、泰国抵达欧洲的法国、加拿大的红河人又经历了怎样的诗和远方的传奇?这显然不是一个地理的追问,而是一个诗和哲学问题的追问。地理,无处不在,总是与我们相逢,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广阔的地理之中,无论是旅途还是栖居,我们都无法脱离开地理那些神秘而伟大的版图的萦绕和笼罩。
而红河人的马帮之路,显然超越了单纯的地理范畴,他们不仅是从一个地方选择一条捷径把物品运到另一个地方,而是追寻着一个梦想把希望寄托在一堆一堆的货物上传播出去……在一次一次的传播中,商品的互换、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使得每一次的马帮之路都是一次全新的开垦,充满着未知的诱惑与无限的希冀。
马帮驮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希冀,也驮来了一座别具一格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的城堡。
迤萨古镇就是今天红河县城的所在地,整座城建于一座海拔1100米的独立山峰之巅。而这座山峰属于红河干热河谷之辖,人们一定存疑:逐水草而居,乃是人类天性,为何当年迤萨城的创建者要将一座庞大的建筑群建造在一座高山之巅,而不是亲近红河呢?
这一定是一个地理的问题了,红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全年平均气温20.9℃,但河谷地区终年炎热,夏季气温高达40度以上,冬季白天气温也可高达30度以上,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所以山顶的相对凉爽对人类长期居住来说更具诱惑。
另一个地理因素是红河县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红河人民的母亲河红河绕县境北缘奔流而过。境内96%的面积为山地,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最高的山是东南部的么索鲁玛大山,主峰海拔2745.8米,最低点为东北边缘的曼车渡口,海拔259米,整整2486米的海拔差使得红河谷几乎找不到一处适宜建造大型城堡的平地,所以山顶虽然也无大块的平地,但考量之下,气候凉爽的山巅显然成为最终选项。
又一个地理因素是红河县这个名叫迤萨的地方,明末清初,汉族开始由周边的石屏、建水迁入,到了清乾隆年间,随着炉坊铜矿的开采和元江水运贸易的发展,聚居在迤萨的人口骤增, 迤萨成了滇东南前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贸易通道。商人们携带财富往来于此,巨大的财富使得他们需要一座地形险要的城堡以保证自身及财富的安全。而这个名叫迤萨的山顶,具有天然的易守难攻优势。清末开辟了通往越南、老挝、缅甸、泰国以马帮运输的民间国际贸易渠道,经济迅速发展,迤萨开始形成初具规模的商业集镇。
所以,在这个名叫迤萨的山顶建一座用于财富流通的城堡,是再合适不过了。一时间,人马同行的壮举缔造了蜚声南滇的马帮文化,马帮驮出了一座依山而建的鳞次栉比山城。而中原汉文化与当地彝族、哈尼族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使迤萨的建筑中融入了中西合璧式元数和城堡式建筑风格,使迤萨的空间幅度得到了曲尽人意的铺排。
在红河岸边波涛声中静静地仰视迤萨古镇,红河挟裹着泥沙和波涛让我看见了几百年前的马帮足迹和千年的哈尼梯田……一团洁白的浓雾从山谷缓缓向我飘来,一只鸟飞过浓雾引领我穿越辽阔的红河流域,心灵抵达无垠的蓝天。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